风湿是一大类影响关节、骨骼、肌肉及其周围软组织,如滑囊、肌腱、筋膜等的疾病,这类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会对其生活质量产生长期的影响。了解风湿相关知识对于患者和大众都至关重要。 一、风湿的常见类型 1. 类风湿关节炎 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关节。患者的关节滑膜会发生炎症,导致关节肿胀、疼痛、僵硬。通常,双手的小关节,如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等最先受累,且呈对称性。病情严重时,关节软骨和骨质会遭到破坏,引起关节畸形,影响手部的正常功能,如握拳、持物等。类风湿关节炎可在任何年龄发病,但以30 - 50岁为发病高峰。 2. 骨关节炎 又称退行性关节炎,是最常见的关节炎类型。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磨损,骨质增生,就容易引发骨关节炎。它好发于膝关节、髋关节、脊柱及手指关节等部位。患者在活动时关节疼痛加剧,休息后可缓解。病情进展后,关节可能出现肿大、畸形,活动受限。例如,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在上下楼梯、长时间行走后会感到疼痛,严重时可能无法正常行走。 3. 强直性脊柱炎 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患者常出现腰背部疼痛和僵硬,尤其在早晨起床时明显,活动后可减轻。随着病情发展,脊柱可能会逐渐强直,严重影响身体的活动能力和姿势,甚至导致驼背畸形。这种疾病多在青少年时期发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二、风湿的病因 1. 遗传因素 多项研究表明,风湿性疾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例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在某些家族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遗传基因可能使个体对环境因素更为敏感,从而增加患病风险。 2. 自身免疫异常*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抵御外来病原体,但在风湿患者中,免疫系统出现错误,将自身的关节、组织等当作外来“敌人”进行攻击,引发炎症反应。自身免疫细胞和抗体的异常活动导致了关节和周围组织的损伤。 3. 感染因素 某些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微生物感染可能诱发风湿性疾病。比如,EB病毒感染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有关,而肠道或泌尿生殖道的沙眼衣原体感染可能在反应性关节炎的发生中起作用。 4. 环境因素 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或者过度劳累、外伤等,都可能促使风湿性疾病的发生或加重病情。例如,建筑工人、渔民等长期在潮湿寒冷环境中工作的人群,患风湿性疾病的几率相对较高。 三、风湿的症状 1. 关节疼痛与肿胀 这是风湿性疾病最常见的症状。疼痛程度可轻可重,可为持续性或间歇性。关节肿胀是由于炎症导致关节内积液或周围软组织水肿引起的。不同类型的风湿疾病,关节受累的部位和疼痛特点有所不同,如类风湿关节炎多为对称性小关节疼痛,而骨关节炎常表现为负重关节的疼痛。 2. 关节僵硬 患者在早晨起床或长时间休息后,关节会出现僵硬感,活动后逐渐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晨僵时间通常较长,可达1小时以上,而骨关节炎患者的晨僵时间相对较短。 3. 关节畸形与功能障碍 随着病情的发展,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关节软骨、骨质遭到破坏,会出现关节畸形。例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能出现手指的尺侧偏斜、天鹅颈样畸形等,严重影响手部功能。关节功能障碍可表现为关节活动范围减小,无法完成正常的屈伸、旋转等动作。 4. 全身症状 部分风湿性疾病患者还可能伴有发热、乏力、体重减轻、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这些症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中较为常见,反映了疾病对全身的影响。 四、风湿的诊断 1.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出现时间、发展过程、家族病史、生活环境等信息。同时,对关节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观察关节的外观、有无肿胀、压痛,检查关节的活动度、肌力等,初步判断是否存在风湿性疾病的可能。 2. 实验室检查 - 血液检查:检测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这些指标在风湿性疾病活动期通常会升高。此外,还会检查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抗核抗体(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筛查)等特异性抗体,以协助诊断。 - 关节液检查:对于关节肿胀明显的患者,抽取关节液进行检查,可了解关节内有无炎症细胞、晶体等,有助于鉴别诊断,如痛风性关节炎可在关节液中发现尿酸盐结晶。 3. 影像学检查 - X线检查:可以观察关节的骨质结构、关节间隙等情况。在骨关节炎中,可看到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等表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疾病后期可出现关节骨质破坏。 - CT和MRI检查:对于早期发现关节病变、评估病情有重要意义。MRI对软组织的分辨力高,能够更清晰地显示关节滑膜、软骨、韧带等结构的病变,有助于早期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 五、风湿的治疗 1. 一般治疗 - 休息与锻炼:在疾病急性期,患者需要适当休息,减少关节活动,以缓解疼痛。但在缓解期,应进行适度的关节功能锻炼,如关节的屈伸、旋转等运动,以保持关节的活动度,防止肌肉萎缩。例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疼痛缓解后可进行握拳、伸指、膝关节屈伸等运动。 -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按摩、针灸、理疗等。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冷敷则适用于关节肿胀、发热明显时,可减轻炎症反应。按摩和针灸等中医疗法对于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也有一定的效果。 2. 药物治疗 -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阿司匹林、塞来昔布等,这类药物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肿胀。但长期使用可能会有胃肠道不良反应,如胃痛、胃溃疡等,需要注意。 - 抗风湿药物(DMARDs):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风湿疾病,常使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等抗风湿药物。这些药物可以调节免疫系统,控制病情进展,但起效较慢,一般需要长期服用,同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 - 糖皮质激素:在病情严重或急性发作期,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以迅速缓解炎症。但长期大量使用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血糖升高、感染风险增加等,因此需要谨慎使用,并在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 - 生物制剂:这是近年来治疗风湿性疾病的新方法,如肿瘤坏死因子 - α拮抗剂、白细胞介素 - 6拮抗剂等。生物制剂针对性强,对部分难治性风湿疾病有较好的疗效,但价格相对较高,且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增加感染风险等。 3. 手术治疗 对于关节严重畸形、功能障碍的患者,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关节置换术、滑膜切除术、关节融合术等。例如,膝关节骨关节炎晚期患者可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以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六、风湿的预防 1.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 适当运动:坚持规律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游泳、太极拳等,可以增强肌肉力量,维持关节的灵活性,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但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对关节造成损伤。 - 均衡饮食: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蔬菜水果等,保持营养均衡,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和关节功能。 - 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尤其是在寒冷季节要注意关节保暖。在潮湿环境中工作或生活的人群,可以使用除湿设备,减少潮湿对身体的影响。 2. 预防感 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生活环境清洁,减少感染机会。因为感染可能诱发风湿性疾病或加重病情。 3.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对于有风湿性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应重点关注关节健康和相关指标的变化。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减少疾病对身体的损害。 风湿性疾病是一组复杂的慢性疾病,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生共同努力。通过了解风湿的相关知识,积极预防和合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带来的挑战。如果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疑似风湿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客服热线 咨询电话010-61766484、挂号处010-81783272、行政办公室010-61766485
公司地址:北京昌平天通苑东苑一区9号楼
Copyright © 2018-2020 北京昌平天通苑中医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1267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376号
友情链接: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北京中医协会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