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化系统疾病中,慢性胃炎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病症,它长期困扰着许多人的生活。了解慢性胃炎的相关知识,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什么是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正常的胃黏膜有着保护胃壁免受胃酸和胃蛋白酶侵蚀的作用,但在慢性胃炎的情况下,胃黏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出现炎症细胞浸润、上皮损伤与修复反复交替进行等病理变化。这种慢性炎症可局限于胃的一部分,也可弥漫分布于整个胃部。 二、慢性胃炎的病因 (一)幽门螺杆菌(Hp)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之一。这种细菌可以在胃黏膜表面定植,分泌尿素酶等物质,分解尿素产生氨,从而中和胃酸,使其能够在酸性环境中生存。幽门螺杆菌的存在会引发胃黏膜的炎症反应,长期感染可导致胃黏膜反复受损,进而发展为慢性胃炎。据统计,约60% - 90%的慢性胃炎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二)饮食因素 1. 长期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辣椒、油炸食品、浓茶、咖啡等),这些食物会对胃黏膜造成直接刺激,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另外,暴饮暴食、过度饮酒、进食过快等也会增加胃的负担,引起胃黏膜损伤,久而久之容易引发慢性胃炎。 2. 饮食不规律:不定时定量进食,比如经常不吃早餐、晚餐吃得过晚或过饱,会打乱胃的正常消化节律,影响胃酸的分泌和胃黏膜的修复,使胃黏膜更容易受到损伤。 (三)药物因素 长期服用某些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布洛芬等)、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这些药物可能会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削弱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导致胃黏膜出现炎症、糜烂等病变。尤其是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需要长期服药,发生药物性慢性胃炎的风险更高。 (四)自身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性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患者体内产生针对胃壁细胞或内因子的自身抗体。这些抗体会攻击胃黏膜,导致胃黏膜萎缩、胃酸分泌减少。同时,由于内因子遭到破坏,维生素B₁₂吸收障碍,可能会引起巨幼细胞贫血等并发症。 (五)其他因素 1. 十二指肠 - 胃反流:当十二指肠内容物(如胆汁、胰液等)反流入胃,其中的胆汁酸盐、溶血卵磷脂等成分可损伤胃黏膜,引起炎症反应。长期存在十二指肠 - 胃反流可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和发展。 2. 年龄增长和胃黏膜退行性变:随着年龄的增加,胃黏膜的防御能力逐渐下降,出现退行性变化,如胃黏膜变薄、腺体萎缩等,这使得老年人更容易患上慢性胃炎。 3. 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影响胃的神经调节,导致胃蠕动减慢、胃酸分泌失调,从而增加慢性胃炎的发病几率。 三、慢性胃炎的症状 (一)消化不良症状 大多数慢性胃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部隐痛、胀痛、钝痛或烧灼样痛,疼痛一般没有规律性,可在进食后加重或缓解。此外,还会伴有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可能症状较轻,而有些患者可能会受到明显的困扰。 (二)贫血相关症状(针对自身免疫性胃炎) 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由于维生素B₁₂吸收不良,可能会出现巨幼细胞贫血的症状,如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悸等。长期贫血还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出现手脚麻木、感觉异常、行走不稳等表现。 (三)其他可能的症状 在病情较重或病程较长的情况下,慢性胃炎可能会导致体重减轻、上腹部饱胀不适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慢性胃炎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是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进行检查时才发现患有慢性胃炎。 四、慢性胃炎的诊断 (一)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饮食史、服药史、家族史等信息,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过程。体格检查时,重点检查上腹部,观察有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体征,但一般慢性胃炎患者体格检查可能没有特异性发现。 (二)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 胃镜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重要方法。通过胃镜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形态、色泽、有无糜烂、出血、溃疡等病变,并可对可疑部位进行活检。病理检查能够确定胃黏膜炎症的类型(如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存在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病变,对于评估病情和指导治疗具有关键意义。 (三)幽门螺杆菌检测 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密切相关,检测幽门螺杆菌对于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尿素呼气试验(¹³C或¹⁴C)、胃镜下快速尿素酶试验、血清学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等。尿素呼气试验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患者比较容易接受;胃镜下快速尿素酶试验则是在进行胃镜检查时同时进行;血清学检测可了解患者是否曾经感染过幽门螺杆菌,但不能区分是现症感染还是既往感染。 (四)其他检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还需要进行血液检查(如血常规、血清维生素B₁₂水平等)、胃液分析等检查,以辅助诊断和评估病情。 五、慢性胃炎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1. 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和不易消化的食物。戒烟限酒,减少咖啡、浓茶等饮料的摄入。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减轻精神压力。 2. 停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如果慢性胃炎是由药物引起的,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尽量停用或更换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如果病情需要必须继续使用这些药物,可以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来减轻药物对胃的损害。 (二)针对病因治疗 1.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是治疗的关键。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案是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铋剂(如枸橼酸铋钾)与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等)联合使用,疗程一般为10 - 14天。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后,需要复查以确认是否成功根除。 2. 治疗十二指肠 - 胃反流:可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促进胃排空,减少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胃内。同时,可使用吸附胆汁的药物(如铝碳酸镁),保护胃黏膜免受胆汁的损伤。 3. 自身免疫性胃炎的治疗:对于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由于存在维生素B₁₂吸收障碍,需要定期补充维生素B₁₂,以预防和治疗巨幼细胞贫血和神经系统并发症。 (三)对症治疗 1. 缓解消化不良症状:根据患者的症状,可选用抑酸剂(如H₂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或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胶体果胶铋等)、促胃肠动力药物(如上述提到的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来缓解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腹胀等症状。 六、慢性胃炎的预防 1.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进食,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富含营养的食物,少吃对胃有刺激的食物。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减少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机会。 2. 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尤其是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如果需要长期服用此类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相应的保护胃黏膜措施。 3. 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分餐制,避免家庭成员之间通过餐具交叉感染幽门螺杆菌。同时,要注意口腔卫生,定期更换牙刷,因为口腔也可能是幽门螺杆菌的藏身之处。 4.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适当运动,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有助于维持胃的正常生理功能,预防慢性胃炎的发生。 慢性胃炎是一种需要长期关注和管理的疾病。了解其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保护胃的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如果出现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客服热线 咨询电话010-61766484、挂号处010-81783272、行政办公室010-61766485
公司地址:北京昌平天通苑东苑一区9号楼
Copyright © 2018-2020 北京昌平天通苑中医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1267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376号
友情链接: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北京中医协会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