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原因、影响与应对全知道

便秘,看似是生活中的一个小困扰,但它却可能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诸多不良影响。了解便秘的相关知识,对于有效预防和治疗这一常见病症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便秘? 便秘通常是指排便次数减少,一般每周排便少于 3 次;同时伴有排便困难,如排便费力、排出的粪便干结、排便不尽感等;甚至有些人需要借助手法辅助排便,如用力按压腹部或使用开塞露等才能完成排便过程。正常的排便过程依赖于肠道的正常蠕动、粪便的适当体积和水分含量,以及盆底肌肉和肛门括约肌的协调运动。当这些环节中的任何一个出现问题时,都可能导致便秘的发生。 二、便秘的原因 1. 饮食因素:    - 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如果日常饮食中缺乏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容易导致便秘。例如,长期以精细米面为主食,很少吃粗粮和蔬菜的人群,便秘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 水分摄入过少:水分对于保持粪便的柔软度至关重要。当身体缺水时,结肠会从粪便中吸收更多水分,使粪便干结,难以排出。特别是在炎热天气或运动量较大时,如果没有及时补充足够水分,就容易引发便秘。 2. 生活习惯:    - 缺乏运动:长期久坐不动,如办公室职员、长途司机等,身体活动量过少,会使肠道蠕动减慢,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从而导致便秘。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肠道蠕动,有助于预防便秘。    - 排便习惯不良:有些人因为工作忙碌或其他原因,经常忽视便意,长时间憋便。这会使直肠对粪便的敏感性降低,反射性的排便活动减弱,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便秘。另外,排便时看书、玩手机等不良习惯,会分散注意力,延长排便时间,也不利于正常排便。 3.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肠道功能逐渐衰退,肠道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腹肌和盆底肌肉力量减弱,这些生理变化都使得老年人更容易发生便秘。 4. 心理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肠道的调节,导致肠道蠕动紊乱,引起便秘。例如,面临工作压力大、考试紧张、生活变故等情况时,有些人就会出现便秘症状。 5. 疾病因素:    - 肠道疾病:如痔疮、肛裂等肛肠疾病,患者因排便时疼痛而害怕排便,导致便秘加重;肠道肿瘤、肠梗阻等疾病会阻塞肠道,影响粪便的正常通过;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等功能性肠道疾病也常常伴有便秘症状。    - 全身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帕金森病等全身性疾病,可能会影响肠道神经和肌肉的功能,从而引发便秘。例如,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可导致神经病变,影响肠道的神经支配,使肠道蠕动减弱。    -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抗组胺药、降压药、钙剂等,可能会引起便秘。这是因为这些药物会影响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如减慢肠道蠕动、减少肠道分泌等。 三、便秘的危害 1. 肛肠疾病:长期便秘会使粪便干结,排便时用力过度,容易导致肛裂、痔疮等肛肠疾病的发生或加重。肛裂患者会在排便时出现剧烈疼痛和出血,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痔疮患者可能会出现便血、痔核脱出、疼痛等症状,甚至需要手术治疗。 2. 肠道疾病:便秘时,肠道内的有害物质不能及时排出,会被肠道吸收,可能诱发肠道炎症、肠道息肉甚至肠道肿瘤。长期的便秘还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进一步影响肠道健康。 3. 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对于老年人或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用力排便时腹压升高,会使血压急剧上升,心脏负担加重,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意外事件。 4. 影响生活质量:便秘会引起腹胀、腹痛、食欲不振、口臭等不适症状,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困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活动。 四、便秘的预防和治疗 1. 饮食调整:    -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如菠菜、芹菜、西兰花等)、水果(如苹果、香蕉、梨等)、全谷类食物(如燕麦、糙米、全麦面包等)、豆类(如黑豆、红豆、绿豆等)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天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应不少于 25 克。    - 保证充足水分:每天至少饮用 1500 - 2000 毫升水,可分多次饮用,以保持粪便湿润,易于排出。早晨起床后空腹喝一杯温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和排便。 2. 生活方式改变:    - 适度运动:坚持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太极拳等,促进肠道蠕动和血液循环。即使工作繁忙,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如站立、走动、做一些伸展动作等。    - 培养良好排便习惯:每天定时排便,尽量选择在早晨起床后或饭后半小时左右,即使没有便意,也可以在马桶上坐几分钟,培养排便反射。排便时要专注,避免看书、玩手机等。 3. 心理调节:学会缓解精神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旅游、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放松心情,减少心理因素对肠道功能的影响。 4. 治疗原发疾病:如果便秘是由某种疾病引起的,如肠道疾病、全身性疾病或药物副作用等,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或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 5. 药物治疗:对于便秘症状较严重的患者,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    - 泻药:        - 容积性泻药:如麦麸、聚乙二醇等,通过增加粪便中的水分和体积,促进肠道蠕动。一般副作用较小,但起效相对较慢。        - 渗透性泻药:如乳果糖、甘露醇等,可使肠道内形成高渗环境,吸收水分,软化粪便,刺激肠道蠕动。使用时要注意剂量,避免引起腹泻和电解质紊乱。        - 刺激性泻药:如酚酞、比沙可啶等,能直接刺激肠道黏膜,促进肠道蠕动。但这类药物不宜长期使用,以免引起肠道黑变病等不良反应。    - 促动力药:如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通过促进肠道平滑肌的收缩,增强肠道动力,改善排便困难。适用于肠道蠕动功能减弱的患者。    - 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嗜酸乳杆菌等,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功能,对于因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便秘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便秘是一种可防可治的常见病症。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改善生活方式、调节心理状态以及合理的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大多数便秘患者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恢复正常的排便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如果便秘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腹痛、便血、体重下降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以排除其他严重疾病的可能。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