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视角下的带状疱疹预防与治疗
1432024.12.26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正气、邪气以及内外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带状疱疹,作为一种常见且往往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的皮肤疾病,中医有着独特的认识和应对之法。

一、中医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中医将带状疱疹称为“缠腰火丹”“蛇串疮”等,认为其主要病因是肝经郁热、脾经湿热或气滞血瘀。当人体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日久化火,肝经火毒蕴积,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再加上外感毒邪,如风热时邪等,内外合邪,侵袭肌肤脉络,发为疱疹。而疱疹后期,若气血凝滞,经络阻塞,则会遗留疼痛等不适症状,即所谓的“不通则痛”。 二、中医预防带状疱疹的方法 (一)调畅情志 情志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避免长期的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可使肝气条达,气血顺畅,防止肝郁化火。日常生活中,可通过适当的休闲活动,如散步、瑜伽、听音乐、绘画等方式舒缓压力,调节情绪,增强心理的抗压能力。 (二)饮食调理 合理的饮食有助于维持身体的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协调。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苦瓜、绿豆、冬瓜、芹菜、梨等,这些食物具有清热泻火、利湿解毒的功效,有助于清除体内的湿热之邪。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甘甜、厚味以及海鲜等发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巧克力、鱼虾蟹等,以防助湿生热,加重体内的湿热之毒。同时,戒烟限酒,减少对身体的不良刺激。 (三)起居有常 规律的作息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基础。保证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避免熬夜,让肝脏在夜间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调养,有助于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和气血的生化。此外,注意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保持居住环境的整洁干燥,避免居住在潮湿之地,防止湿邪入侵人体。 (四)适度运动 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慢跑、游泳等,坚持定期锻炼,促进气血流通,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使外邪难以入侵。运动强度应适中,避免过度劳累和大汗淋漓,以免耗伤正气。 (五)中医保健方法 1. 艾灸: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气血的作用。可定期艾灸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以激发人体的阳气,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每次艾灸时间以 15 - 20 分钟为宜,每周 2 - 3 次,注意避免烫伤皮肤。 2. 穴位按摩:经常按摩合谷、曲池、血海、三阴交等穴位,可起到疏风清热、利湿解毒、调和气血的功效。按摩时,以手指指腹按压穴位,力度适中,每个穴位按摩 3 - 5 分钟,每天 1 - 2 次。 三、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 (一)中药内服 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和体征,中医进行辨证论治,常见的证型及用药如下: - 肝经郁热证:疱疹色红,灼热疼痛,伴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结,小便黄赤等。治以清肝泻火,解毒止痛,常用方剂为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物包括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甘草等。 - 脾经湿热证:疱疹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疼痛略轻,伴纳呆腹胀,大便溏薄等。治以清热利湿,解毒止痛,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药物有苍术、厚朴、陈皮、猪苓、泽泻、茯苓、白术、滑石、防风、山栀子、木通、肉桂、甘草等。 - 气滞血瘀证:多见于疱疹后期,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疼痛性质多为刺痛,入夜尤甚,伴心烦失眠,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治以理气活血,通络止痛,常用方剂为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物有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赤芍、柴胡、枳壳、桔梗、牛膝、甘草等。 中药内服需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个体化的辨证论治和药物调整,以确保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 (二)中药外用 1. 湿敷:对于疱疹未破、红肿明显者,可用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的中药煎水湿敷,如马齿苋、黄柏、苦参、地榆等,将药物加水煎煮后,取药液用纱布浸湿,敷于患处,每次 15 - 20 分钟,每日 2 - 3 次,可减轻局部红肿热痛症状。 2. 中药膏剂:疱疹破溃后,可选用具有清热解毒、生肌收口作用的中药膏剂,如如意金黄散、青黛散等,用香油或凡士林调敷于患处,每日换药 1 - 2 次,促进创面愈合,防止感染。 (三)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止痛等作用。常选取病变局部的阿是穴(即疼痛最明显的部位)、夹脊穴以及合谷、曲池、血海、三阴交等穴位进行针刺治疗,根据病情可采用提插补泻、捻转补泻等手法,以达到疏通经络、清热泻火、活血化瘀的目的。此外,还可配合艾灸、拔罐等疗法,增强疗效。对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针灸也有较好的缓解疼痛作用,可根据疼痛部位和经络循行进行穴位选择和针刺操作。 总之,中医在带状疱疹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通过采取中医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病风险;而在患病后,及时采用中医的综合治疗方法,能够缓解症状、促进疱疹愈合、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确保诊断准确、用药合理、操作规范,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