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作为一种严重危害生命健康的脑血管疾病,不仅需要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中医护理在其康复过程中也发挥着独特且重要的作用。中医护理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核心,从生活起居、饮食调养、情志护理到中医特色疗法等多个方面,为脑出血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方案,促进身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一、生活起居调摄 中医强调“起居有常”,对于脑出血患者而言,规律的生活作息是康复的基础。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尽量维持 7 - 8 小时的高质量睡眠。睡眠过程中,身体可得到充分的休息与修复,有助于受损脑组织的恢复和全身气血的调和。同时,要避免过度劳累,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过度劳累均可导致气血耗损,加重病情或影响康复进程。在日常活动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突然剧烈运动或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居住环境宜安静、舒适、通风良好,避免噪音、强光等不良刺激。室内温度和湿度应适宜,可根据季节变化适当调整。保持床铺整洁、干燥,定期更换床单被罩,防止发生压疮等并发症。患者在起床、站立、行走等过程中,应有家属或护理人员陪伴,防止跌倒等意外事故发生。因为脑出血患者往往存在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或平衡失调,跌倒可能导致二次损伤,加重病情。 二、饮食调养原则 中医认为,饮食与健康密切相关,脑出血患者的饮食调养应遵循“辨证施膳”的原则。在急性期,患者多处于昏迷或吞咽困难状态,此时应遵循医嘱给予鼻饲饮食,以保证营养供给。鼻饲饮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米汤、蔬菜汁、果汁、牛奶、豆浆等,避免给予高脂肪、高胆固醇、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或引起血压波动。 随着病情逐渐稳定,患者可恢复经口进食。此时,饮食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和辨证分型进行调整。对于肝阳上亢型患者,表现为头痛、眩晕、面红目赤、烦躁易怒等症状,宜食用平肝潜阳、清热息风的食物,如芹菜、菊花、决明子、天麻等。可将芹菜榨汁饮用,菊花泡茶,决明子煮粥,天麻可与鱼头一起炖汤,以达到平肝潜阳的效果。对于痰瘀阻络型患者,出现肢体麻木、言语不利、痰多等症状,可食用化痰祛瘀、通络开窍的食物,如山楂、陈皮、薏苡仁、桃仁等。山楂可生食或制成山楂糕,陈皮可泡茶或用于烹饪菜肴,薏苡仁煮粥,桃仁可作为配料加入粥或汤中。对于气血亏虚型患者,表现为肢体无力、面色苍白、气短懒言等,宜食用益气养血、健脾补肾的食物,如红枣、桂圆、山药、黑芝麻、核桃等。可将红枣、桂圆煮粥,山药炖汤,黑芝麻、核桃炒熟后研末食用。 同时,脑出血患者应控制饮食量,避免暴饮暴食,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饮食宜清淡,减少盐的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不宜超过 6 克,以防止血压升高。此外,还应戒烟限酒,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以免影响睡眠和血压稳定。 三、情志护理要点 情志因素对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影响。中医认为,情志过激可导致人体气机逆乱,气血失调,加重病情或影响康复。因此,患者应保持情志舒畅,避免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 患者可通过多种方式调节情志,如听音乐、阅读、绘画、书法等。音乐具有舒缓情绪、宁心安神的作用,可选择一些轻柔、舒缓的古典音乐或自然音效,如流水声、鸟鸣声等,每天聆听 20 - 30 分钟,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焦虑。阅读有益的书籍能够转移注意力,开阔视野,丰富内心世界,使患者忘却疾病带来的烦恼。绘画和书法则可培养专注力和耐心,调节情绪,宣泄内心的不良情绪。 家属和护理人员在患者的情志护理中起着关键作用。他们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陪伴和鼓励,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了解其心理需求,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当患者出现情绪波动时,应积极引导其正确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例如,可向患者介绍一些成功康复的案例,让其看到康复的希望。同时,家属和护理人员应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康复环境。 四、中医特色疗法应用 1. 针灸推拿:针灸推拿是中医治疗脑出血的常用特色疗法,对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改善言语障碍等具有显著效果。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可根据具体情况尽早进行针灸治疗。常用穴位有百会、四神聪、风池、合谷、曲池、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等。百会、四神聪可醒脑开窍;风池可祛风通络;合谷、曲池可调理上肢气血;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可调节下肢气血,通经活络。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可采用不同的针刺手法,如补法、泻法或平补平泻法。一般每周针灸 3 - 4 次,每次留针 20 - 30 分钟。 推拿按摩可由专业人员或家属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主要针对患者的瘫痪肢体进行按摩,从近端向远端,从大关节到小关节,依次进行揉、捏、滚、按等手法操作,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例如,对于上肢瘫痪患者,可先按摩肩部,然后沿上臂、前臂至手部进行按摩;对于下肢瘫痪患者,先按摩臀部、大腿,再到小腿和足部。每次按摩时间约 20 - 30 分钟,每天 1 - 2 次。 2. 中药熏洗:中药熏洗是利用中药的药力和热力作用,通过皮肤渗透,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止痛的目的。对于脑出血后肢体麻木、疼痛、肿胀的患者,可选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功效的中药进行熏洗,如乳香、没药、红花、川芎、伸筋草、透骨草等。将这些中药加水煎煮后,倒入盆中,先让患者熏蒸患肢,待水温适宜时,再将患肢浸泡在药水中,每次熏洗 20 - 30 分钟,每天 1 - 2 次。在熏洗过程中,应注意水温适中,避免烫伤皮肤,同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皮肤过敏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熏洗,并及时就医。 3. 中药灌肠:对于脑出血后伴有便秘、腹胀等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中药灌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选用一些具有润肠通便、理气消胀功效的中药,如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等,制成灌肠液。操作时,患者取左侧卧位,将灌肠管插入肛门内约 10 - 15 厘米,缓慢注入灌肠液,然后保留一段时间,以促进药物吸收,达到通便、消胀的效果。中药灌肠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每周进行 2 - 3 次。但在进行中药灌肠时,应注意操作规范,防止损伤肠道黏膜,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和有无不适反应。 中医护理在脑出血的康复过程中注重整体调理与辨证施护,通过生活起居、饮食、情志以及中医特色疗法等多方面的综合护理,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但在实施中医护理过程中,应与现代医学治疗相结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护理的安全和有效性。患者及家属也应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共同努力促进患者的康复。
客服热线 咨询电话010-61766484、挂号处010-81783272、行政办公室010-61766485
公司地址:北京昌平天通苑东苑一区9号楼
Copyright © 2018-2020 北京昌平天通苑中医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1267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376号
友情链接: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北京中医协会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