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竭的中医护理:扶正祛邪,促进康复
1302024.12.31


肾衰竭是一种复杂且严重的肾脏疾病,中医护理在其治疗过程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强调以人为本、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通过多种方法扶正祛邪,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饮食护理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饮食调养对于肾衰竭患者至关重要。根据患者的阴阳虚实、脏腑盛衰等辨证施膳,以达到滋养脏腑、扶助正气、排毒泄浊的目的。 - 优质低蛋白饮食:对于肾衰竭患者,蛋白质的摄入需谨慎控制,既要保证机体基本需求,又要避免加重肾脏负担。可选择优质蛋白来源,如瘦肉、鱼类、蛋类、牛奶等,但摄入量应根据肾功能分期进行调整,一般早期适量减少,晚期则更严格控制。同时,可配合一些具有补肾固精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芡实、黑豆等,以增强肾脏功能。 - 控制水分和盐分摄入:水肿是肾衰竭常见症状之一,因此需严格控制水分和盐分的摄取量,根据患者尿量和水肿情况调整。避免食用咸菜、腌制品等高盐食物,防止水钠潴留加重水肿和高血压。对于少尿或无尿患者,更要精确计算每日水分摄入量,包括饮水、汤粥、水果等所有食物中的含水量,保持出入量平衡。 - 多吃新鲜蔬果和粗粮:新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调节机体代谢、增强免疫力和促进肠道蠕动,排出体内毒素。如西瓜、冬瓜、黄瓜等具有利水消肿作用,可适当多吃;而香蕉、橙子等含钾较高的水果,在肾衰竭伴高钾血症时应谨慎食用,以防血钾升高引发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此外,粗粮如玉米、燕麦、糙米等,富含 B 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和稳定血糖水平,可适量搭配食用。 中医起居护理 良好的起居环境和生活习惯对于肾衰竭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影响,能帮助患者养精蓄锐、增强体质,抵御病邪侵袭。 - 环境与休息:保持居住环境安静、整洁、舒适、温暖,阳光充足且通风良好,避免噪音、潮湿和寒冷刺激,以免损伤正气,加重病情。患者应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根据病情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时间。病情较重时应卧床休息,以减少肾脏负担;病情稳定后,可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轻度活动,以增强体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劳累。 - 顺应四时养生:中医强调人体与自然界的统一性,肾衰竭患者应顺应四季气候变化调整生活起居。春季阳气升发,可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如踏青、晒太阳等,促进气血运行;夏季炎热,注意防暑降温,但避免贪凉饮冷,以防损伤脾胃阳气;秋季气候干燥,应多补充水分和滋阴润燥食物,如百合、银耳、梨等;冬季寒冷,注意保暖,尤其是腰部和足部,可适当食用温补肾阳食物,如羊肉、核桃等,以助阳气潜藏。 中医情志护理 肾衰竭患者由于病情迁延不愈、治疗费用高昂以及对疾病的恐惧等因素,往往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情志,而这些负面情绪又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中医情志护理注重调畅情志,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 开导与劝慰:医护人员和家属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内心想法和担忧,给予耐心的开导和劝慰。向患者介绍肾衰竭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和成功康复案例,使其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消除恐惧心理,增强治疗依从性。鼓励患者表达情感,释放压力,避免不良情绪长期积聚。 - 移情易性法: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引导其转移注意力,丰富精神生活。如鼓励患者欣赏音乐、阅读书籍、练习书法、绘画等,陶冶情操,舒缓情绪;或参加一些轻松愉快的社交活动,如与病友聊天、下棋等,交流治病经验,互相鼓励支持,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使患者心情舒畅,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中医特色疗法护理 中医特色疗法如艾灸、穴位按摩、中药灌肠等在肾衰竭的治疗中具有一定辅助作用,正确的护理操作和观察能够确保其疗效和安全性。 - 艾灸护理: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补肾助阳等作用,可选择肾俞、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进行温和灸或回旋灸。施灸前应向患者解释艾灸的目的和方法,取得配合;施灸时注意调节艾条高度,防止烫伤皮肤,观察患者局部皮肤的温热感和颜色变化,以患者感觉温热舒适为宜;施灸后嘱咐患者适当饮用温水,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对于阴虚火旺、实热证患者应慎用艾灸疗法,以防助火伤阴,加重病情。 - 穴位按摩护理: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可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如按摩涌泉穴可滋阴益肾、平肝息风,揉按三阴交穴可健脾益肾、调补肝肾。按摩时应指导患者取舒适体位,放松身心,按摩手法要轻重适中、均匀柔和,以穴位局部产生酸胀感为度,每个穴位按摩 3 - 5 分钟,每日 1 - 2 次。同时,注意按摩环境温暖安静,避免患者着凉和受到干扰。 - 中药灌肠护理:中药灌肠是肾衰竭中医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直肠给药,使药物直达病所,起到泄浊排毒、通腑降浊的功效。灌肠前应向患者说明灌肠目的和注意事项,嘱其排空二便,取左侧卧位,屈膝,臀部抬高 10 - 15 厘米,以利于药物保留。灌肠液温度应控制在 38 - 40℃,温度过高易损伤肠道黏膜,过低则可引起肠痉挛,导致患者不适。灌肠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面色、表情、生命体征等变化,如有腹痛、心慌、出汗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灌肠,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灌肠后嘱患者尽量保留药液 30 分钟以上,以提高药物疗效,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排便情况和灌肠后反应。 肾衰竭的中医护理是一个综合性、个体化的过程,通过饮食、起居、情志和特色疗法等多方面的护理措施,从整体出发,调整患者的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激发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达到扶正祛邪、促进康复的目的。在临床实践中,应将中医护理与现代医学治疗有机结合,为肾衰竭患者提供更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预后。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