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防治肺癌:特色与优势
902025.01.05



在对抗肺癌这场艰难的战役中,中医作为传统医学瑰宝,有着独特的防治理念与方法,为患者点亮希望之光。

一、中医对肺癌的认识

中医将肺癌归属于 “肺积”“息贲” 等范畴,认为人体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根本。外界邪气,如六淫之邪(风、寒、暑、湿、燥、火)侵袭肺脏,加之长期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伤过度等因素损耗正气,导致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常,气滞、血瘀、痰凝等病理产物在肺部积聚,久而久之,形成癌肿。这种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肺癌的发生并非孤立的肺部病变,而是全身气血阴阳失调在局部的反映。

二、中医预防肺癌的策略

  1. 扶正固本

通过饮食调养、适度运动、规律作息等方式养护正气。日常饮食可多摄入具有健脾益肺、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如山药、百合、银耳、雪梨等。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运动,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机体抵抗力,使肺气充实,外邪难以入侵。

  1. 调节情志

情绪与健康息息相关,长期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易伤肝肺之气。学会运用中医情志疗法,如情志相胜法,当忧愁悲伤时,可通过欣赏喜剧、与朋友欢聚等方式化解,保持心情舒畅,肝气条达,有利于肺气宣通,预防肺癌发生。

  1. 中药调理

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者、有家族遗传史者、慢性肺病患者,可在中医师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选用一些扶正祛邪的中药方剂或药膳进行调理。像黄芪、太子参、枸杞等中药,能补肺气、滋肺阴,增强机体防癌抗癌能力。

三、中医辅助治疗肺癌的作用

  1. 减轻放化疗副作用

肺癌患者在接受放化疗期间,常出现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中医采用健脾和胃、补肾生髓等治法,运用中药如半夏、陈皮、女贞子、墨旱莲等,能有效缓解胃肠道不适,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减轻脱发症状,提高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程度,保障治疗顺利进行。

  1. 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许多肺癌患者伴有咳嗽、气短、胸痛、乏力等不适。中医通过辨证论治,为患者开具个体化的中药方。对于咳嗽气喘者,以止咳平喘、润肺化痰之药,如杏仁、紫菀、款冬花等,缓解症状;针对气短乏力者,重用补气之品,像人参、党参,增强患者体力,让患者在抗癌过程中能维持较好的生活状态,减轻痛苦。

  1. 抑制肿瘤,协同增效

部分中药具有抗肿瘤活性,如莪术、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能抑制癌细胞生长、诱导其凋亡,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与手术、放化疗联合应用时,可发挥协同增效作用,提高肿瘤治疗效果,降低复发转移风险。

四、中医康复调理

肺癌患者术后或完成放化疗后,身体处于虚弱状态,需要康复调养。中医从饮食、运动、中药巩固等多方面入手。饮食上依据 “虚则补之” 原则,适当增加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助力身体恢复。康复运动循序渐进,从简单的肢体伸展到慢走、瑜伽等,促进气血流通。中药调理注重扶正,兼顾祛邪,巩固疗效,帮助患者逐渐恢复脏腑功能,回归正常生活。

中医防治肺癌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贯穿于预防、治疗、康复全过程。但需注意,中医治疗应与现代医学紧密结合,患者务必在专业中医师与西医医生共同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综合防治方案,以更好地抗击肺癌,守护健康。


微信公众号